提振经济,需以磅礴之力强信心了
华商韬略出品丨ID:hstl8888
为什么这么多措施下来依然信心不足,提振经济制约信心的需磅信心问题到底在哪里?
“民营房企贷款业务,基本不接了。力强”
恒大危机不久,提振经济一位在银行工作的需磅信心朋友就告诉我,他们已基本不接民营房企的力强贷款业务了,包括当时还表现良好的提振经济,也不接了。需磅信心
“你怎么确保下一个不是力强它,君子不立危墙下。提振经济”所以,需磅信心宁可错过,力强也不做错。提振经济
不只是需磅信心银行,还有不少跟房地产关联的力强企业,比如建筑商,材料商等等,也都跟着做了类似动作:不把现金给到一定程度,有生意也不做。还是:
宁可错过,也不做错。
今年以来,国家到地方,对房地产出了不少鼓励与刺激措施,但民营房企的信用危局依然,甚至进一步蔓延。
一些也不买他们的房子了。
除非是现房。甚至,即便是现房,说好的精装修,毛坯房都不行。
这是有现实教训的。几百万几千万交出去,迟迟收不到楼的事情越来越多,更有甚者,可能永远也收不到楼了。
先是大环境,然后企业与企业,再然后是企业与消费者,信任一层层塌下来,信用失灵,人人自保,别说共克时艰,就连很多本来能做的事也做不成了。
一个生意,一个行业做到这个程度,不脱几层皮,基本上是很难重新阳光了。
房地产行业的情况也正反映出这一点。
截至5月7日,全国22个集中供地的重点城市中,除受疫情冲击比较厉害的上海、苏州、郑州、沈阳、长春,已有17个城市完成了今年的首次集中供地。
从公布数据看,民营房企已基本被边缘化,央企国企成了拿地的主力。其中,深圳与南京的央企国企达到了100%,北京达到了97%,广州达到了88%,青岛、杭州也都超过50%。
有人因此感叹,房地产行业的民企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
但熬成主角的央企国企,面对这样的局面却高兴不起来。一位在地方国有房企的朋友就说,一些项目他们本身并无兴趣,但要积极参与,这是国企的责任。
“不是民营的时代过去了,而是整个房地产的时代都过去了。”
消费端的数据也反映着房地产的大势已去。根据央行《2022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2022年4月,我国住房贷款减少了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
考虑到去年的房地产就已经不是那么乐观,这个少增还是有点吓人的。
房地产是经济的重要一极,它的影响是全局性的。
同样值得警惕的是,房地产之外,其他一些行业、企业,也有类似迹象了。
一个做消费品的朋友,过去两年,即便有疫情冲击,也信心满满,并且实现了业绩增长,但今年的情况大不一样了。
首先是,股权融资困难,但又不想、不敢借钱。
这两年的资本市场,尤其中概股大跌,对创投的打击是灾难性的。疫情第一年,情况还不严重时,就有人开玩笑,有钱的没信心,有信心的没钱。现在,玩笑已越来越接近现实。
市场低迷,投的公司难上市,上市的难退出,一些上市的股价还跌出大倒挂。这样的成绩单,让投资机构到市场上募集基金,也同样不被信任和看好。更何况——
金主们的口气和口袋也都紧了。
过去玩得风生水起的财技,就连股权质押这种最基本的也都不容易了。即使是已经腰斩的股价,也无人敢担保,不会继续被斩。
股权融资的艰难,相信也是很多创业者今年最大的感受和困难。而这其中很多人或许也和我这位朋友一样,其他借钱的渠道有,但也不愿、不敢借,怕借了,亏了。
央行数据也反映着这一点:4月,企业贷款增加5784亿元,同比少增了1768亿元。
其次是,经销商们也越来越怂了。
以往,市场好,即使手里还有很多货,也都主动囤,现在库存卖差不多了,也不敢轻易下单。
因为,市场的疲软和不确定是显而易见的。以上海为例,全国消费重镇,消费市场基本上说没就没了。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4月居民消费的下降也是显著的。
4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了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3亿元,同比下降了11.1%,其中,商品零售26874亿元,同比下降9.7%;餐饮收入2609亿元,下降22.7%。从经营地来看,城镇、乡村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双双下降,其中,城镇下降11.3%,乡村下降9.8%。
面对这样的局面,经销商谨慎是可以理解的。
更雪上加霜的是,这位朋友对一些经销商也不那么信任了。过去,对方一个电话就先发货,钱款到时候再说。现在,不把现金给到一定程度,他也不发货了。
这些情况,整个生意链条上的人,心里也都有数。于是,个个做起了最坏的打算,个个都宁可不做,也不犯错,不亏本——又是一个现金现货的连锁反应开始了。
包括一个企业服务的朋友,也正处于类似的境遇。
他的公司以前给大多数企业的账期可以开到两年,现在也开始边付款边办事,甚至先付款后办事了。至于他们这行流行的垫资对象,则除了大央企,一般的国企都不谈。
而对方也有担忧,万一钱给你了,你撑不下去,跑路怎么办?于是,一年一结,变成一单一结。而且不知道,下一单会不会继续。
“生意人是要冒险的,但现在都是自保,差钱的不敢借钱做生意,怕亏掉;有钱的不敢借钱给别人做生意,怕别人亏掉;有单的不敢接,怕对方付不了钱……”
有钱不敢接,有单不敢接。越来越多的中国老板们,都正陷入这样的新困局。
“过去是有点看得见的机会就去做,现在是有点看得到的风险就不做。”
如果要谈当下经济发展的困难,这种过度的谨慎、自保,以及随之而生的风险厌恶、信用失灵,这种被专家们称为“趋势性去杠杆”的龟缩,或许就是最困难处境的体现。
而从最新统计数据看,企业、居民都在呈现出这样的特征。
综合央行数据: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10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9468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6454亿元,同比少增8231亿元,而去年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85万亿元。
分部门看,居民贷款减少2170亿元,同比少增7453亿元。不含住房贷款的消费贷款减少1044亿元,同比少增1861亿元;经营贷款减少521亿元,同比少增1569亿元。
虽然有3月巨大放量以及季节周期因素,这个数据的下降可以算是正常。但其下降之大却是远远超出预期的。此前,财新、彭博都对4月的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做过预估,预估值都超过2万亿,但最终的数字比预估的腰斩还要惨。
而且,这样的龟缩是发生在央行就差公开呼吁大家借钱,利率也不断优惠的背景之下。央行有关负责人即表示,“1-4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39%,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保持在有统计纪录以来的低位。”
也就是,即便利息低到如此,能不借的也还是不借。
今年以来,国家想了很多办法,采取包括加强财税、货币措施来强化经济。
昨天,国家统计局发言人亦表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没有变,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也没有变。
这样的背景下,这种不积极就更是值得重视了:
为何我们出台了那么多的措施来提振信心,但大家的信心依然不足?包括一些很好的政策措施,落实到市场主体上,也是效果欠佳。
比如股市,以往一个大的利好政策,至少支撑一波行情,但现在几天就打回原形;
比如实体经济,以前上万亿的钱下去,市场是会显著反应的,比如2008年的4万亿,但现在,仿佛是只看到刺激措施,没看到经济热火朝天。
这中间,很大的因素,或许就在于信任减退,信用失效的因素,把政策和钱的放大效应给吞噬了吧。归根到底,依然是个信心的问题吧。
曾几何时,我们信心爆棚,几乎被杠杆淹没。
房地产,几千亿,上万亿的整;股市,融资到熔断;包括居民,排队买房,翻墙拿号;年轻人各种消费升级,信用卡、花呗,能借钱的都给它借上。
这种大幅透支未来是不健康的。
但现在的集体龟缩,在本来就困难的时刻,同样是不健康的。
这是不投资未来,这样下去,会失去未来。
就像银行最怕挤兑,这种信心衰退,以及风险厌恶,也就是对整个经济的挤兑吧。
前些天,中财办领导就如何应对疫情冲击经济做了回应,并且表示正在抓紧谋划和推出增量政策工具,该出手时就会出手。
目前来看,再出手时,应该特别重视并考虑,为什么这么多措施下来依然信心不足,制约信心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并对症下药,甚至下猛药,力挽当前的沉闷与彷徨。
让大家敢投资,敢消费,敢适度借钱,敢适度冒险,敢投资未来。让大家有这个敢,或许已经比单纯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甚至产业政策都更重要,也更需要了。
市场情绪是很容易传染的。如果越来越多人龟缩、自保,越来越多企业有钱不借、有单不接,那恐怕小范围的困难会造成更大范围的困难,暂时的困难会变成更长久的困难。
悲观情绪可以传染,乐观情绪也一样。
当下,最需要的是:
以磅礴之力,夯实对未来的十足信心,让乐观大面积传染。
- ·银登中心管圣义:11家理财公司已接入理财行业平台,18家银行正在联调测试
- ·美国最高法院外17名国会议员被捕,网友:华盛顿已是新好莱坞了
- ·美酒飘香迎客来:贵州仁怀立足优势产业挖掘旅游资源
- ·重权谋、轻民意,“坑了”英国保守党
- ·韩媒:应美国等国要求,安理会将开会讨论朝鲜发射弹道导弹
- ·宽松决心很坚定?全球央行掀起加息潮,日央或仍“我行我素”
- ·让古都元素“活”起来 北京将历史金名片递给未来
- ·国家医保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探索力度
- ·于景茂:科学应变 主动求变 深入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 ·上海月湖雕塑公园有低价票出售?竟是检票员回收二手门票重复销售
- ·面对致命诱惑,怎样成为“菇勇者”
- ·官方证实:县委书记落马 与中央环保督察有关
- ·国内油价调价窗口21日开启 或迎年内“第八跌”
- ·商务部等27部门:在动漫、影视、出版、演艺、游戏等领域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
-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媒体见面会举行
- ·“文字游戏”玩不下去了!白宫承认“暂时通胀论”存在误导公众嫌疑
- ·基石药业-B获执行董事杨建新增持57万股公司股份
- ·增收反亏损!众安在线半年预亏7.5亿 投行:目标价下调30%
- ·雪松信托:面临行业、监管、自身转型要求等诸多困难
- ·南京修订积分落户新规 首次提出“长三角”4地社保缴纳年限可累计计算
- ·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应符合7大要求 可提供的产品明确
- ·淡水泉、星石等百亿私募论市:消费龙头和新能源上游将开启新一轮周期
- ·恒大物业134亿元存款被划走调查初步结果发布,夏海钧等六名高管被要求辞职
- ·车市半年盘点:比亚迪特斯拉打败长城神车,赛那动了GL8的蛋糕
- ·意大利350亿欧元预算法案:提高赤字率和暴利税率筹措资金
- ·“近视神药”暂停网售,眼药龙头兴齐眼药近1月股价跌逾四成
- ·《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 ·南京玄奘寺“南京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牌匾被撤下
- ·林生斌关联公司浙江吾格服饰擅自拆除消防设施被罚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计划于8月底试飞巨型探月火箭
- ·艾格将重返迪士尼担任CEO,将为公司重新制定战略方向
- ·快讯:快狗打车连续10个交易日下跌 总市值跌破50亿港元
-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3辆电动车就有1辆使用宁德时代电池 碳酸锂短期暴涨但矿产资源储备丰富
- ·刘世锦:当务之急是使房地产尽快回到正常经营环境和增长轨道
- ·深圳信诚等独立代销机构频遭“解约” 基金销售行业洗牌加剧
- ·谋划五年后,招商银行宣告撤回拓扑银行开业申请并终止筹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