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成本”员工持股计划应以公平性为前提
炒股就看,零成本权威,员工专业,持股及时,计划全面,平性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为前
来源: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范璐媛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零成本这些年,腾讯、员工京东、持股小米等大厂常常斥资上亿元进行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甚至直接向员工派送股票,平性壕气十足。为前员工心满意足,零成本看客心生羡慕,员工这一股份奖励多被解读为关怀员工,持股实现利益绑定和共赢的治理方式。
反观A股市场,自2019年首次推出0元员工持股计划以来,关于员工持股0元购的争议始终不断,优质的龙头公司也难以幸免。同样是上市公司推行员工福利,舆论为何两极分化?
对比之下不难看出,员工持股计划受到争议的焦点不在于低价或是0元本身,而是计划的公平性。
首先,方案本身是否公平。以腾讯为例,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以重点激励和普惠奖励相结合,2020年至2022年共推出了10期员工股份奖励计划,授予人数最多的有2.97万人,占全部员工人数比例超过20%,授予人数最少的也有2400人,且均为非关联人士,即不包括董事和主要股东。
而A股上市公司近三年实施的1元/股以内员工持股计划,授予人数占员工总数的平均比例约为6%,董监高平均认购比例22.5%,倾斜性严重,普惠性较差。这使得员工持股计划实施的动机受到质疑。
其次,方案是否侵害了股东的利益。那些受到市场肯定的员工股份奖励计划,公司长期保持了稳定的业绩增长,并多伴有大手笔分红。股东长期从公司成长中获益,自然更加信任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作用,也更信任公司的治理方式。
A股实施低价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中,不少公司不仅业绩差、分红少,在业绩考核上也一味降低标准,同时降低了投资者对公司未来成长性的预期。
可见,大多数股东只要切实分享了企业成长的成果,从持股中稳定获益,就并不会真正在意企业以适当价格向员工发放股份奖励。这样能实现公司、股东和员工的共赢。
在政策完善和监管层面,为充分发挥员工持股计划的长效激励作用,避免其成为少数人谋利的工具,政策应以维护公平为前提,在保持员工持股计划灵活性的同时应适当提高实施门槛。同时,鼓励和引导上市公司实施长期计划,以激励和约束对等为原则,完善低价员工持股计划的约束机制,维护市场各方利益的公平。
- ·市占率、新能源渗透率均破50% 10月自主品牌“笑傲”国内车市
- ·华夏时评:央行调控底气,来自中国经济实力
- ·宝能迎多事之秋:高管被查,深陷流动性危机,商业版图或再生变
- ·煤老板王广西花5000万控股新公司,A股唯一AMC海德股份欲进军个贷不良
- ·2022年宇航领域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发布
- ·安徽蚌埠将对个人金额25万至35万的村镇银行客户垫付
- ·甘肃省武威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王扎东被开除党籍
-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参加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
- ·汇丰:新西兰联储加息暗示全球紧缩政策远未结束
- ·人造钻石崛起,就能“克拉自由”?
- ·中信银行宁波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吴学文接受审查调查
- ·雷布斯终成雷斯克?
- ·深夜突发!两大交易所同步回应!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上市申请
- ·7月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
- ·互联网卖菜终于赚钱了?叮咚买菜的黎明静悄悄
- ·世茂集团前7个月累计合约销售额505.9亿元
- ·11月21日保险日报: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机构公布!惠民保再掀参保热潮,增额终身寿险何去何从?
- ·苹果汽车“无源进入”专利公布,移动设备可与车辆交互
- ·Snapchat坠落:生死在Tiktok一念之间
- ·沪市ETF百花大赏|第八期:中证1000ETF生态圈全解析
- ·8月基金首尾业绩差超30%:英大国企改革涨15.88%,东方汽车产业趋势跌16%,金鹰周期优选、恒越优势精选跌15%
- ·种植牙普惠之路:中国造植体替代进口+提高手术费扩充牙医数量+创新口腔商业保险
- ·名创优品的“伪日系”危机值得所有“假洋品牌”警惕
- ·央行、银保监会:稳妥有序组织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
- ·旺季已至钢价弱势未改 “金九”供需博弈仍存
- ·小摩:维持中国移动增持评级 目标价65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