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两年巨亏超6亿
来源:斑马消费
终究没能逃出亏损的呷哺呷哺泥潭。2022年,两年公司的巨亏亏损额进一步扩大至3.2亿元-3.4亿元。
两年合计巨亏超6亿元,超亿恐怕是呷哺呷哺公司进入火锅餐饮市场25年来,最艰难的两年时刻。
2020年开始,巨亏公司先后遭遇“天灾”和“人祸”。超亿不知道2023年,呷哺呷哺能否真能迎来老板贺光启急需的两年“希望之光”。
再现巨亏
最近几年,巨亏餐饮行业整体不好,超亿“火锅双雄”和呷哺呷哺(00520.HK)也不能幸免。呷哺呷哺
在7日夜间披露的两年盈利预警中,呷哺呷哺预计实现收入47.2亿元,巨亏较上年度减少约23.1%;预计净亏损3.2亿元至3.4亿元之间,较上年度净亏损2.932亿元进一步扩大。
受疫情影响,旗下餐厅堂食被迫暂停或被限制,固定经营开支无法缩减,成为亏损的重要原因。
去年上半年,公司曾压缩成本,雇员规模较年初减少3181人至25355人,薪酬及福利等开支大幅降低,节衣缩食。
通过管控费用支出,以及免租或减租谈判等措施,终于在下半年有所改观,净亏损收窄至0.42亿元至0.62亿元。
疫情只是放大了呷哺呷哺的经营颓势。事实上,2018年后,公司归母净利润连续3年负增长。净利率从2019年的4.82%跌至2021年的-4.61%。2022年上半年,惨至-12.90%。
进入2023年,呷哺呷哺似乎看到了一丝曙光。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贺光启此前对外透露,春节期间,公司营收暴增126%,今年将新开门店120家,同时进军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外市场。
经历了天灾(疫情)与人祸(人事振荡),贺光启重回公司独揽大权,亟待扭转长期的颓势。
新的挑战
1998年,台湾人贺光启从遇冷的珠宝生意中抽身,从台湾运来电磁炉,在北京西单明珠大厦开出第一家呷哺呷哺。
这种台式一人一锅的饮食体验,在台湾街头风头正盛,但复刻到了北京,没有受到热捧,生意最惨的时候,一天只卖出3锅。直到打出消费30元就送30元首饰的广告,生意才开始有所好转。
2003年后,餐饮行业骤变,分餐制受到消费者青睐,台式火锅才逐渐被市场接纳。
这刺激着贺光启大步向前。他曾放言开店千家,永远比肯德基多开一家店。拿到英联投资5000万元美元融资后,公司走上了快车道。
公司2014年登陆港股以后平稳发展,收入持续增长,盈利水平也稳步提升。
不过,在2016年抛出“千百十计划”(即2020年实现千家门店,营收100亿元,净利润10亿元)之后,就开始飘了。
但盲目追求规模,也给后来的经营困局埋下了祸根。
2017至2019年,呷哺呷哺门店疯狂增长,从759家增至1124家。同期,营业收入从36.64亿元增至60.30亿元,归母净利润却从4.20亿元降至2.88亿元。
在此期间,客单价逐年上升,从48.4元增至55.8元,翻座率却从3.3次/天下滑至2.6次/天。2022年H1,客单价达到63.1元,翻座率则降至1.9次/天。
经过疫情洗礼之后,餐饮市场已经重新洗牌,两极分化状况不可能避免,新势力品牌崛起。
火锅餐饮领域更加内卷,以毛肚取胜的巴奴、以特色腰片为主的周师兄等新老品牌频出,而在家吃火锅的消费场景,更给予未来半成品菜发力的市场机会。
火锅很火,但目前的火锅餐饮消费,还没有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市场回暖还有一段漫长且残酷的时期。
- ·车企加速切入电池自研赛道:全产业链垂直整合渐成主流
- ·国家开发银行上半年发放534亿元贷款支持水利建设
- ·韩国指定格列飞列岛为国家管理沿岸港,韩媒炒作“应对中国渔船”
- ·钟薛高称从未制作宣传不化的广告 :谣言诽谤满天飞,已起诉报案
- ·央行、银保监会:稳步推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
- ·京基智农续跌超6%创5个月新低,控股股东减持超千万股
- ·乌克兰正式申请加入
- ·虚假网贷App调查:仿冒金融平台,诈骗分子多方引流、大量分发
- ·明天起,进入环球影城需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 ·美联储会议纪要或透露利率路径线索 料助推市场对7月加息75基点的押注
- ·央行连续3日开展30亿元逆回购操作!这一态势将持续多久?对市场影响几何?专家解读来了
- ·泰康集团段国圣:以大健康、新能源、新消费和科技创新为代表的赛道将迎来蓬勃发展
- ·八部门印发五城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方案 明确畅通科创企业上市融资渠道
- ·全球极端贫困人口上升 墨西哥驻华大使:持续开放世界贸易
- ·8万辆差距!比亚迪超特斯拉成全球新能源车销冠,欲冲击200万辆年销目标志在守擂?
- ·vivo回应遭印度执法局突击调查:严格遵守当地所有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