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数字化转型不能“包治百病”
转自: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胡杨 数字化浪潮下,包治百病出于提高经营效率、观察提升客户体验的数字考虑,商业银行纷纷确立了数字化、化转智能化的包治百病发展战略,并逐渐增加金融科技投入和科技人才储备。观察年报显示,数字2021年,化转多数上市银行金融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的包治百病比重有所增长,其中多家银行宣布组织架构转型,观察为数字化运营创造制度条件。数字截至2021年底,化转至少有16家商业银行已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包治百病 根据苏宁金融研究院发布的观察《中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国内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已从原有的数字单一储蓄、贷款、结算、支付等服务供给向深度融入客户的生产、生活各类场景转变,并推进对产业链上下游综合生态金融服务、对数字政务全链条一体化服务、对更多维度的民生消费生态金融服务,并推进B端、C端、G端的协同整合,实现基础平台支撑共享,产品和服务定制化的差异化金融服务,以及平台经营和客群细分。 上述趋势的出现得益于银行业对数字化转型的正确理解。尽管科技水平进步、经营环境变化不断拓展着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边界,但客户诉求的升级永远是银行业探索数字化运营的原动力。正是客户层出不穷的需求,让商业银行持续不断地迭代产品、丰富功能、拓宽场景,最终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例如,疫情下员工出行等受到一定的限制,如何及时做好薪酬发放和员工关怀工作,成了困扰企业正常运转的大事。面对这种最真实的需求,数字化手段也有了它的“用武之地”。不少银行开始探索无接触代发业务,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可以在线上完成无接触的薪酬发放全流程,包括代发协议签署、企业账户开立、员工工资卡办理和激活、资金的发放和报税,并为员工发送电子工资单,助力企业安全生产、员工安心工作。这种模式既可以为疫情期间企业的安全发薪提供支持,也可以在疫情结束后的日常经营中,帮助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减少敏感信息的线下收集,降低企业和员工的风险。 “洞悉客户感受,建立客户极致体验是银行数字化转型永恒的定律。”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曾这样概括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质。事实上,数字化转型不该仅指向技术爆炸,而应强调其实用属性,要尽一切可能让技术服务于人,满足人的实际需求。 众所周知,数字化转型的特征是智能化、线上化,对于银行业来说,即业务、管理能够自动在线进行,这都是具体的实践,而非空洞的概念。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前银行数字化转型确实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但是也并不意味着“包治百病”,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都不应把现有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路径的选择统统套到数字化转型上。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会长崔世平:将澳门打造成珠西科创核心引擎
- 腾讯游戏,站在十字路口
- 精神类药品难配怎么解决?上海卫健委回应
- 防晒伞起家的蕉下去年营收24亿,广告开支近6亿
- 长江口二号古船出水,上海外贸变迁几何?
- 欧尔班连任为何令欧盟“恼羞成怒”
- 资金流水:景阳投资支付五百万咨询费引关注,疑存在利益输送
- M2和社融增速全面超预期,企业中长期贷款主要靠基建拉动
- 美媒:荷兰抵制美要求限制光刻机对华出口,“我们要捍卫自己的利益”
- 时隔263天版号重启,游戏行业“春天”来了?
- 精算师永远跟不上“黑天鹅”!AIG拟将俄乌列入保险排除条款
- 锦程消费金融募集6.3亿银团贷款补血:去年资产总额破百亿净利润翻倍,线下房抵贷业务风险暗藏
- 《阿凡达2》卖座率达85%!美最大院线CEO感谢马斯克:推特真强大!
- 德国或向乌克兰提供50辆退役坦克 学会使用要花数星期
- 远水难救近火,欧盟该如何走出能源困局?
- 被“女婿”坑惨,金字火腿期货交易亏损5500万后又遭立案,“牛散”任奇峰踩坑
- 新股提示:华大智造、通行宝、嘉华股份、联特科技今日申购
- 国铁集团: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三千列左右,不到正常的30%
- 腾讯的紧箍咒“松”了?
- 本轮疫情何时结束?兰大预测系统:5月将得到控制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