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宁德时代,被矿产商掐住了咽喉
炒股就看,宁德权威,时代专业,被矿及时,产商全面,掐住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咽喉
鄢子为 杨松 赖洁薇
5月5日,宁德大跌8%。时代
增收不增利,被矿成了股价跳水的产商导火索。今年1-3月,掐住“宁王”收入486.78亿元,咽喉同比增长153.97%;净利润14.9亿元,宁德同比下跌23.6%。时代
投资人大失所望。被矿宁德时代刚发布2021年报时,形势还一片大好,四季度利润超过80亿。多位分析师乐观预测,其一季度净利润近50亿元。
这是宁王半年来的又一次大跌。
半年前,其创下1.6万亿的市值高点,而今已跌去超过7000亿市值,临近腰斩。宁王正受“两头挤压”,回归一家制造公司的底色。
上游暴涨
“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幅度超过预期,客户端价格传导相对谨慎,叠加一季度销量因季节性因素环比下降。”宁德时代董事会秘书蒋理,以这样的官方口径,解释利润的下滑。
1-3月,其营业成本为416亿,约为去年同期的两倍,涨幅远高过收入;2021年,宁德时代也花了779亿元采购锂电池原材料,占营业成本的八成。
“生产经营所需的原材料,受锂、镍、钴等大宗商品或化工原料价格影响较大。”它这样解释说。
锂是动力电池核心材料,在化学反应时可释放大量能量;镍,主要用于提高动力电池密度,钴则用于保证电池稳定性。
今年以来,三种金属价格持续大涨。
2022年初,碳酸锂价格为26.6万元/吨,5月,飙升至46.6万元,相当于购买一吨要多花20万元。
镍、钴同样水涨船高。
5月5日,沪镍价格报22.5万元/吨,较年初上涨近50%;钴价54万元/吨,涨幅最小,比年初每吨涨了5万元。
尤为严重的是,锂、镍、钴已经连涨了一年。2021年初,每吨碳酸锂只要5万元,现在的价格涨了近8倍。
“没想到碳酸锂能从3万涨到50万……如果还是维持50万元,我们肯定加快(锂矿)开发进度,把碳酸锂搞出来。”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4月底公开吐槽。
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都忍不住了,评论称碳酸锂涨到了“疯狂的水平”。他放话称,如果电池成本上涨趋势得不到缓解,可能进军采矿业。
开源证券分析师指出,宁德时代之所以利润大跌:一是,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增加;二是,向下游涨价在一季度没有体现,致使其毛利率持续下滑。
今年一季度,其毛利率仅14.5%,3年来首次跌破20%,去年同期则是27.28%,几乎跌去了一半。
为摆脱被动局面,宁德时代想了几个办法:一是,采取签署长协订单、投资合作、自行开采等措施,保障供应链安全;二是,调整部分电池产品的价格。
以锂价为例,动力电池公司跟矿产巨头签订长期包销协议。不过,市场长期看多锂价,矿产巨头只愿意锁定销量,不愿意锁定价格,定价仍然参考市场价格。如果手中无矿,公司就只能任矿产巨头宰割。
经测算,1GWh三元锂电池大约需要使用620吨碳酸锂,按一季度20万/吨的涨幅,每生产1GWh三元锂电池,宁王要多付1.2亿元。
若简单照着2021年162GWh总产量、三元与磷酸铁锂出货量四六开(2022年预计比例)计,碳酸锂涨价,单单三元锂电池部分,就会吞噬掉近80亿利润。
某种意义上,宁王在为矿产巨头打工。
加速买矿
着急的宁王,不得不加速买矿。
今年4月,子公司宜春时代新能源矿业称,以8.65亿元拿下江西宜春一处锂矿探矿权。
宜春有“亚洲锂都”之称,宁德时代去年高调宣布,准备投资135亿,在当地投建锂电池生产基地,锁定当地最大的锂云母矿。
官方透露,锂矿的开采进度和规模将考虑碳酸锂价格,若碳酸锂供应比较理性,更多考虑直接采购;如价格过高,加大自供比例。
宁王找矿的足迹,已经走出国门。
2021年9月,它花了19.2亿元,收购Millennial Lithium Corp.全部股权,后者在阿根廷拥有两处锂盐湖项目;再早一年,其拿到加拿大锂矿商Neo Lithium 8%的股权。
今年4月,“宁王”又披露,拟在印度尼西亚建设动力电池项目,投资总金额不超过380亿元,该项目选址印尼,因其镍资源储量全球第一,约占世界的22%,这样,镍资源供应有保障,可降低生产成本。
稀有金属钴也很精贵,2021年全球产量仅17万吨,电池企业都在逐步减少其使用量。
宁德时代在钴矿上也有布局,以1.375亿美元的对价,获得在刚果(金)的Kisanfu项目18%的权益,且持有0.8%的股权。
遗憾的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蒋理称,矿产资源的开发需要一定时间,其自身动力电池的出货量增长非常快,还是受到原材料涨价的影响。
当下,其务实的选项,是开展商品套期保值业务。
交易的品种包括:镍、铝、铜、锂、钴等金属的期权、期货、远期等衍生品合约。
公告披露,这些业务所需保证金(含占用金融机构授信额度的保证金)最高占用额,不超过110 亿元。
“不投资不行,它需求量很大,要保持未来稳定的供应。”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梅松林告诉《21CBR》记者,套期保值有一定风险,但宁德时代不得不做。
在一季度财报中,其衍生金融工具的变动引人注目。
2021年末,宁王尚拥有2.4亿元的衍生金融资产,三个月后,转为衍生金融负债,增至17.9亿元。
虽然衍生工具有亏损,只要在现货对冲,套期保值真实的价值没有影响,官方也称,其对镍等相关产品开展套期保值业务,“总体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小”。
车企分流
宁德时代正将成本压力,转移到下游。
“3、4 月份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较高,对二季度成本有影响,但客户协商调价的进展比较顺利,毛利率会逐步合理修复的。”宁德时代官方称,已基本完成与客户的协商调价,将在第二季度逐步实施落地。
动力电池成本,占整车成本的比重超过30%,这些成本最终会转移到终端消费者。
特斯拉、蔚来、小鹏等,均已对外宣布涨价。
现阶段,涨价似乎未明显影响用户决策。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额125.7万辆,同比增长138.6%。
上游材料上涨,宁王能以调价应对。未来更大挑战是,越来越多的客户们,在扶持新的竞争对手。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数据显示,今年1-3月,其在国内动力电池市占率超过50%,仍处于遥遥领先地位,但是,车企们也与其对手深度合作,构建新的联盟。
小鹏汽车、广汽均是宁德时代的前十大客户,其也是第三大动力电池生产商“中创新航”前两大客户。
其中,广汽使用中创新航电池的车辆为17769台,已超过宁德时代的15931台,广汽资本甚至参与了其融资。
“分散电池供应商是厂家一直在做的工作。”梅松林称,厂商希望有更多可替代的供应商。
现阶段,宁王在成本、技术、供应稳定性等优势,短期内难以撼动,但是,后起之秀加速扩充产能,仍会对其客户造成冲击。
以为例,据统计,目前已建成及规划中的电池生产基地共有19座,合计产能达421 GWh。可做对比的是,宁王在2025年前的产能布局,也就520GWh左右,规模优势的领先有限。
特斯拉是宁德时代的第一大客户,年度销售额达到130.39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10%,也是其一大变数。
特斯拉体量足够大,其已公布上海工厂扩产计划,若将订单给分散给其他电池厂商,将会扶植起强有力的对手。
今年2月,市场传言比亚迪拿到特斯拉部分订单。宁德时代为此强势发声,与特斯拉谈崩为谣言。
从原材料上涨的“近忧”,到车企寻求新供应商的“远虑”,两头挤压,宁王似乎在告别容易赚钱的时代,回归到一家基础零部件制造商的本来面目。
截至5月5日收盘,宁德时代收盘价376元,市值为8764亿元,较高点跌去了46%,比亚迪已将市值差距缩小到1500亿左右。
如果没有品牌或者技术壁垒,单是规模,一家制造商的确很难一直站在风口之上。
(责任编辑:知识)
-
欧洲基准电价在三天内较纪录高位下跌逾一半,有迹象显示,欧盟政策制定者正采取一致行动缓解日益恶化的能源危机。德国全年电力期货价格较周一每兆瓦时1000欧元以上的高点暴跌54%,原因是欧盟正在考虑采取各种 ...[详细]
-
特斯拉柏林工厂被曝油气泄漏 德国环保组织要求吊销其运营许可证
财联社5月5日电,据Electrek消息,特斯拉柏林工厂被曝出现大量油漆泄漏事故后,德国环保组织“绿色联盟”要求撤销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的运营许可。 ...[详细]
-
撰文|曾蔷2022年是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元年,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与公募基金、保险资管、券商资管、私募基金、信托等机构同台竞技,资管业“群雄逐鹿”的新时代已然开启。近期,中银理财总裁宋福宁 ...[详细]
-
中粮期货研究中心当前的形势更应该强调处理,而不是预期。政策面预期偏差是否实现,泰国原料价格是否继续下跌,一些对有决定性的因素仍旧悬而未决。这种情况下,直接判断未来的走势是多还是空,非常不明智。更合理的 ...[详细]
-
“资本市场是助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重要杠杆和支点。”国常会再吹稳经济暖风。据中国政府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委员会会议,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详细]
-
交通运输部:全面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据交通运输部网站5日消息,4月29日下午,中共交通运输部党组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9日会议精神,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重大部署,研究做好交通运输疫情防控、保通保 ...[详细]
-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芬兰正积极推广本国教育模式。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4日报道,提供“芬兰式教育”的学校正在印度兴起。2015年,芬兰政府建立名为“芬兰教育”的推广平台,联合本土教育企业开拓全球市场,在多 ...[详细]
-
[文/观察者网 刘骞]当地时间5月3日,所罗门群岛总理梅纳西·索加瓦雷Manasseh Sogavare)在议会发表了言辞激烈的演讲,再度为所方与中国签署的安全条约辩护,他痛批那些攻击条约的民间团体是 ...[详细]
-
上海到2025年培育50家以上具备生物医药研发、销售、结算等复合功能的创新型总部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加快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提到,到2025年,上海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研发经济总体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观点:结束了连续四个月的回升之后,经济先行指标回落至荣枯线下方,印证了我们此前提到的反抽的判断。社融总量有所改善,但趋势性逆转还需时日。经济寻底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