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泰艾普董事会再成斗法场 共同治理须强调契约精神
每经评论员 杨煜
近日,恒泰会再因董事会纠纷连收交易所6封关注函。艾普期间,董事调契提议罢免董事、成斗开锁取印章、法场公告中相互指责等戏码接连上演,共同股民直呼“看不下去”。治理
从董事会权力结构来看,须强恒泰艾普新任控股股东上台后,约精董事会偏向于共同治理的恒泰会再模式。新控股股东、艾普原控股股东和管理层分别提名部分董事,董事调契形成相对平衡的成斗董事会架构。
随着董事会走向分裂,法场这也意味着至少有一方打破了各方最初形成的共同某种默契。据恒泰艾普公告,公司矛盾的根源与债务问题的解决方案未能如约落地有关。
实际上,在资本市场,因某一方未实现承诺而引起的内斗并不少见。尽管“仁义礼智信”的商业道德标准在中国已经延绵千年,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求也曾言,契约精神是资本市场发展的灵魂。但当前,契约精神的流失在商业社会中屡见不鲜,亟需受到重视。
资本市场中,如果股东之间违背契约、信任流失,不仅会影响公司的经营稳定,还会影响监管机构与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若投资者对公司失去了信心,也会对公司的股价和未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恒泰艾普的内斗闹剧不是资本市场的第一起,也不会是最后一起。笔者认为,本次事件作为“反面教材”,再次显现出共同治理架构下契约精神缺失带来的困境。对此,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首先,各方要形成把关注焦点放在企业发展本身的共识。企业要为股东创造价值,这句商业世界的经典论断在今天依然有效。这也意味着,若股东之争影响到公司经营,最后的后果还是要由股东来承担。昔日真功夫因内斗致使IPO折戟,便是公司内斗之殇的注脚之一。反过来讲,“和气生财”,若各方股东能发挥各自优势,劲往一处使,专注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疑难杂症,必将实现双赢局面。
其次,各方既要摆正位置,又要平等相处。各方应对自身在公司的作用和能力有清醒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让有能力的人主导公司发展。但也要看到,平等是契约精神的应有之义,也是双方共处的基本原则之一。当平等相处成为空谈,可能致使优势较大的一方撕毁契约、粗暴夺权,并导致分歧难以弥合。
最后,要在制度层面防范利益冲突。股东内斗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自身的权力与利益。权力面前,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亦能反目。因此,现代公司治理依靠道德约束不是上策,公司需要在制度上建立一套解决股东利益冲突的规则,当发生矛盾时“有法可依”。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恒泰艾普事件中,独立董事并未发挥协调股东矛盾的作用,反而成为背后股东斗争的排头兵。笔者认为,独立董事应具备独立性,在董事会层面帮助解决股东内斗,而非甘当“棋子”,成为对立股东间对垒时的筹码,独立董事需要清楚,其所代表的应当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责任编辑:焦点)
- 云南新增确诊病例5例,均为境外输入
- 什么情况?腾讯股价大跌,段永平斥资2500万抄底
- 7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4.4%
- 中国信通院:车联网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试点项目整体进展良好
- 扎波罗热核电站又发生十多次爆炸,俄乌互相指责
- 中国已担任联合国安理会8月轮值主席,外交部表态
- 台媒:佩洛西所乘C-40C运输机预计21时30分抵台
- 央行:一季度末银行卡受理终端数量有所减少
- 佩斯科夫:普京将不会参加戈尔巴乔夫下葬仪式
- 大唐集团控股前7个月累计合约销售额约132.9亿元
- 终止!“知识付费第一股”思维造物撤回IPO申请,2021年收入8.4亿
- 甲骨文据报展开裁员行动 涉逾千人
- 法拉第未来再次推迟FF 91首批交付时间
- 花旗:予恒生银行中性评级 目标价154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