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车少花6400多元 车购税减半政策施行一月效果初显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王帅国 在一系列刺激汽车消费政策的平均推动下,国内汽车产业快速恢复。每车7月3日,少花税减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多元最新数据显示,整个6月,车购策施初显部分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新政共减征车辆购置税71亿元,半政减征车辆109.7万辆。行月效果照此计算,平均6月车购税减半政策惠及新车平均每辆车少交6472元税费。每车
从排量来看,少花税减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征税款34亿元,多元占比约48%;1.6升至2.0升排量乘用车减征税款37亿元,车购策施初显占比约52%。半政
今年3月至5月,行月效果国内长春、平均上海、北京等汽车生产与销售重镇接连遭到新冠肺炎疫情袭击,导致国内汽车销量大幅下滑。为了稳定汽车消费,从4月下旬开始,中央与地方先后出台补贴、减税等政策。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5月下旬,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提出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购税600亿元。5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购税。
车购税减半政策叠加地方性购车优惠与车企让利,在6月掀起了一波汽车消费小高潮。6月29日,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合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1-26日,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142.2万辆,同比去年增长27%,较上月同期增长37%;乘用车厂商批发150.4万辆,同比去年增长40%,较上月同期增长34%。
这些数据对外传达出的讯号明确,即在汽车消费终端,行业的信心在迅速恢复。
关于此次减税政策,业内曾给出“力度空前”的评价,与2009年、2015年的减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相比,覆盖车型范围更广。前两次的政策均针对的是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此次明确为2.0升及以下,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车价范围也几乎涵盖了所有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乘用车,以及少部分豪华品牌的入门级车型。
对此,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将有1000多万辆乘用车可以享受政策优惠。我们5月中旬预计的2022年乘联会零售销量是1900万台,同比下降5%,通过购置税优惠等诸多新政策的实施,再通过7个月的促消费努力,将推动全年国内零售达到2100万台的规模,将有1000多万辆乘用车可以享受政策优惠。(因此)出政策比没有政策预计增量达到200万台左右。”
值得关注的是,在国内汽车产业发展遭受4月份及5月份的严重打击后,有一些行业人士提出了“取消车辆购置税”的激进建议。同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余卓平公开表示:如果是国民车,就不应该有车辆购置税。因为曾经家庭私人用的轿车是作为奢侈品来定位的,而车辆的购置税是从奢侈品税类比出来的。
对此,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董扬在发表的《车辆购置税与汽车产业发展》一文中表示:“征收车辆购置附加费(车辆购置税2001年之前的提法)和车辆购置税,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公路建设,对于我国建成世界第一的公路体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于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也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是否继续减免车辆购置税?应该从国民经济建设的总体利益考虑。”
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另一大焦点是如何制定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政策,当前政策将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予以减免,但减免期限到今年年底将结束,之后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是否回归,也是当前的热点。基于目前我汽车生产成本比同规格燃油汽车高20%~30%。行业担忧,如果没有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政策支撑,新能源车生产形势或将会回到2019年产销下降的状况。
董杨提出,“建议将免征车购税的政策延到2025年,2026~2030年,对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政策目标是,用较小的代价保证我国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发展。如果因此影响到公路建设的投入,建议由国家用转移支付方式补足。”
(责任编辑:综合)
- 里昂:首予比亚迪电子跑赢大市评级 目标价27.5港元
- 携程一季度国际业务反超疫前,梁建章:国内旅游市场恢复可期
- 三星计划第三季度开始生产采用LTPS TFT的新MicroLED电视
- 伊朗正式申请加入金砖国家:希望能为双方带来附加价值
- 经济日报:自信自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
- 前美国总统高级顾问:是时候告诉泽连斯基了,我们会说不
- 特斯拉Q2交付量或不如预期 瑞穗、大摩等大行集中下调目标价
- “丽水湖畔”“樱花山谷”等20起烂尾楼背后,腐败问题被曝光……
- 谨防医生私自收费诊疗“因网生变”
- 受山东降雨影响,北京南站部分列车晚点
- 交银国际:维持京东方精电买入评级 目标价上调51.6%至23.8港元
- 评论:鼓励多孩家庭买房,归根结底还是“票子”
- 抛下现金贷业务后,趣店Q3营收、净利大“跳水”,单季亏损超6亿元!
- 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是对防控工作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