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国》报告特别篇显示,中国已成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
11月29日,大气2022中国蓝天观察论坛举行,中国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发布《十年清洁空气之路,报告中国与世界同行》。特别
报告显示,篇显对比欧美和亚洲其他典型国家的示中善最多个指标,中国已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已国国家。报告还建议,成空适时启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气质以更高的量改要求为公众健康保驾护航。
中国实现经济发展与空气质量改善“双赢”
《十年清洁空气之路,大气中国与世界同行》是中国《大气中国》系列报告的特别篇。报告称,报告过去十年,特别中国在保持经济增长的篇显同时,实现了空气质量快速提升。2013-2021年,中国整体PM2.5年均浓度下降约56%,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了平均6.6%的高增长率,是发展中经济体平均增长速率的近两倍,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空气质量改善“双赢”。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
报告还指出,东亚城市空气质量整体向好,南亚地区仍面临严峻挑战。2018-2021年间,PM2.5浓度三年滑动平均值改善比例超过10%的9个城市中,有8个位于东亚地区,其中6个是中国城市。而南亚地区的城市,如印度首都新德里、孟加拉国首都达卡的PM2.5浓度远高于其他超大城市。巴基斯坦城市卡拉奇浓度上升幅度最大,超过10%,其首都伊斯兰堡空气质量也在恶化。
建议提高标准,进一步保护公众健康
报告指出,中国现行标准对于空气质量改善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但中国PM2.5年均浓度标准限值是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最为宽松的过渡阶段目标,即35微克/立方米。
记者了解到,世卫组织此前的PM2.5指导值是年均浓度10微克/立方米,并设立3个阶段的过渡期目标,第一阶段为年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第二阶段为年均浓度25微克/立方米,第三阶段为年均浓度15微克/立方米。去年,世卫组织更新空气质量指南,PM2.5年均浓度指标收紧至5微克/立方米。
报告称,当前,全国开展PM2.5监测的城市年均浓度平均值已经低于标准限值要求,通过“提标”和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可以进一步保护公众健康,特别是老年人、儿童等易感人群,这对于处于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中国来说至关重要。有近一半亚洲国家当前的空气质量不能达到当地标准。尽管巴基斯坦、孟加拉、缅甸等国家设置了较为严格的限值,但实际超标严重。
中国多项排放标准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报告指出,与欧美和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在电力、交通、重点工业行业的污染控制上起步较晚,但发展快速。当前,中国多项排放标准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从“跟跑” 转变为“领跑”。而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控制水平参差不齐,整体落后于发达国家。以轻型汽车排放标准为例,中国、韩国、日本、印度、新加坡轻型车排放限值较为严格,而部分亚洲发展中国家仍实施欧二、欧三排放限值。
得益于排放控制力度的不断提升,2011-2020年,中国在能源消耗量、工业增加值和机动车保有量均持续稳步增长的同时,实现了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快速下降,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降幅分别为86%和58%。
在全球迈向碳中和与净零排放的趋势下,中国和众多亚洲国家都宣布了脱碳目标。然而,世界能源消费约1/3发生在亚洲,约1/2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由亚洲贡献,发展中的亚洲各国面临的减排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仍处于快速发展中、总排放量不断跃升的国家,包括越南、孟加拉国、缅甸等。
伴随经济快速发展和能源消费不断增加,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上升,中国在谋求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过去十年,中国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4%。2020年,中国提出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新京报记者 张璐
(责任编辑:综合)
- 连年亏损、债台高筑的银宝山新要易主 前三大股东纷纷出逃
- 修复呼声最高BUG!小米/红米多款机型喜迎安卓13正式版
- 国家医保局发文剑指“种牙贵”,种植体集采“预热”起发“牙茅”崩盘
- 固生堂发布中期业绩 经调整溢利净额约6430万元同比增长40.1%
- 欧洲央行Centeno提醒投资者不要采取顺周期策略
- 东鹏饮料上半年业绩双高增:营收同比增长16.54%,净利润同比增长11.66%
- 俄罗斯轨道服务站模型公开,英媒:显示出俄对退出国际空间站是认真的
- 红杉中国、软银领投,全球电商SaaS平台店小秘宣布完成1.1亿美元D轮融资
- 法媒:拜登80岁生日没以公开方式庆祝,“白宫没有心情办派对”
- 长江通信关联重组标的毛利率近43%,中国信科推资产证券化A股落子7家
- 河北廊坊市委原常委、统战部原部长谷正海被“双开”
- MLF“量价”齐跌,8月降息稳了?
- 美媒:2020年竞选失败后,美国歌手“侃爷”确认参加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
- 上海:明年底前,轻微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覆盖各有关执法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