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释放信号:货币政策空间及工具储备充足,3000亿政策性金融工具是阶段性举措
货币政策以我为主,央行当前宏观经济恢复的释放基础还不稳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志锦 上海报道 “当前人民币存款多增较多,信号性金M2增速较高,货币主要是政策足亿政策由于金融体系努力服务实体经济,派生货币相应增加。空间”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7月13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及工具储具阶举措 阮健弘介绍,备充一是融工金融机构支持政府债券靠前发行;二是各项贷款平稳增加;三是央行上缴利润9000亿元,增加财政可用财力,段性经财政支出后,央行推动M2升高约0.4个百分点。释放 时值半年的信号性金时点,市场高度关注下半年货币政策如何操作。货币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政策足亿政策我国作为超大型经济体,国内货币和金融状况主要由国内因素决定,货币政策会继续坚持以我为主的取向,兼顾内外平衡。在市场人士看来,下半年仍会有宽松的操作,LPR存在调降的可能。 货币政策有充足的政策空间 邹澜表示:“近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为应对超预期的新挑战、新变化留下了充足的政策空间和工具储备。” 货币政策空间的讨论主要在易纲接任央行行长后出现。根据央行官员的发言梳理看,货币政策的空间指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利率两项重要的总量工具,而且指向下调的空间。利率方面,这个空间指政策利率和0利率的距离。当前中国关键的政策利率——1年期MLF利率、7天逆回购利率分别为2.85%、2.1%,离0利率仍有相当距离。 存款准备金率空间方面,主要和历史上比、和国际对比,对比时还考虑到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因素。而最近三次降准,法定存准率5%的机构不再纳入,因此某种程度上5%可以视为目前法定存准率的底线。当前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准率为8.1%,离5%差310BP。换言之,二者均有下调的空间。 邹澜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高度关注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加速收紧的情况。同时,我国作为超大型经济体,国内货币和金融状况主要由国内因素决定,货币政策会继续坚持以我为主的取向,兼顾内外平衡。” 那么,国内基本面情况如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工业增加值增速在5月转正为0.7%。消费方面,受疫情冲击4月消费单月增速为-11%,5月恢复到-6.7%;5月投资增速还在下降。按照安排,本周五将公布二季度经济增速,市场高度关注二季度能否实现正增长。 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邹澜表示,当前主要经济指标边际改善,但恢复的基础还不稳固,下半年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稳经济还需艰苦努力,同时还要关注通胀形势的变化。 对于货币政策走向,邹澜表示,未来人民银行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物价形势等基本面情况,合理搭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巩固经济恢复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研究所所长张继强表示,下半年货币政策“稳字当头”的基调不会改变,但需要在更多元的目标中求得平衡,具体来看:经济增长的压力略微降低,但复苏力度有限、就业压力仍大,还需要保证一定的支持力度。物价方面,CPI三季度可能突破3%,对货币政策的制约加大。国际收支平衡压力增大,中美基准利率行将倒挂。 联席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下半年价格型货币政策宽松的必要性仍存。然而考虑中美政策周期分化下的外部阻力,MLF操作利率直接调降较为困难。“降成本”目标实现的核心在于LPR的下行。 “后续通过降准与存款利率报价改革引导LPR下调而实质降息仍有空间,预计后续1年期LPR存在5-10BP下调空间,5年期以上LPR存在10-15BP下调空间。而若美国在经济衰退下加息节奏放缓,后续我国MLF直接降息仍有可能。”明明称。 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 近期,监管层也在推出新的稳增长工具。6月29日召开的国常会提出,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重大项目融资支持,有利于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条件下,更好发挥引导作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银行存贷款在规模和结构上更好匹配,实现扩大有效投资、带动就业、促进消费的综合效应。 会议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 邹澜介绍称,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按照市场化原则投资,依法合规自主决策、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保本微利,只做财务投资行使相应股东权利,不参与项目实际建设运营,并按照市场化原则确定退出方式。投资项目既要有较强的社会效益,也要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重点投向三类项目:一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明确的五大基础设施重点领域,二是重大科技创新等领域,三是其他可由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的项目。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为阶段性举措,通过适当政策设计,有利于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条件下,满足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的政策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发放中长期低成本配套贷款,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邹澜称。 市场人士则认为,3000亿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是否会加码,要根据经济恢复及项目投放情况而定。 张继强测算称,理论上3000亿资本金结合20%左右的资本金比例要求,可撬动约1.5万亿投资(8000亿政策性信贷额度在其中提供配套融资),可拉动全年基建投资增速约8个百分点。 诸多稳经济措施的推出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升宏观杠杆率。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我国的宏观杠杆率是277.1%,比上年末高4.6个百分点,下半年宏观杠杆率还将可能上升。 阮健弘介绍,2020年四季度以来,我国稳杠杆促增长取得显著成效,宏观杠杆率连续五个季度净下降,为后续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创造了宝贵的政策空间。今年以来,受国际局势变化和新一轮疫情的超预期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宏观杠杆率是总债务与GDP的比率,经济增速放缓会推动宏观杠杆率上升。 “当前逆周期的调控政策对债务增长的影响会在当期体现,但对产出的影响相对滞后,因此宏观杠杆率会出现阶段性上升。这既是外部冲击的客观反映,也是逆周期调控政策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体现。” 阮健弘称。 (作者:杨志锦 )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广州:本地疫情与外地输入疫情交织叠加 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 【新浪育儿】宝宝打卡介苗处没有痕迹怎么办?
- NASA新一代登月火箭再度推迟发射,此前发射台避雷装置遭3次雷击!
- 影像系统大升级!华为P50 Pro微调升级款曝光
- “30分钟必送达”的达美乐在港上市又近一步
- 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 首个百万吨级固碳项目投运
- 华泰保险集团拟任总经理李存强:依靠内生式发展 成为一家综合性金融保险集团
- 俄罗斯加速开发北极航道
- 荣耀80系列和Magic Vs系列由维信诺、京东方供货柔性AMOLED屏幕
- 创新药企的困境:核心产品难落地,股价频破发
- 菲律宾学者撰文驳斥涉华偏见:众多国家受益于对华基建合作
- 美的置业:公开市场债务基本偿付,净负债率下降至44.9%
- 高瓴陪跑良品铺子拟“功成身退”,休闲食品赛道还在等春天
- 达利食品业务失速致净利降15.3% 许世辉砍掉2亿经销费或为“守城”
- 人民日报国纪平:中国发展是属于全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
- 美国这个大计划硬扯中国
- 实现深刻转型,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北京亮出十年发展成绩单
- 通胀率创13年来新高!这个国家央行副行长警告:存“失控”风险!
- 麦格理:维持美团-W跑赢大市评级 目标价升至230港元
- 马斯克传唤推特前安全主管 索要垃圾账户相关信息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