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王蕙蓉
近日,清华清华大学团队首次实现通信距离达到100公里的首次实现量子直接通信新系统,这是公里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量子直接通信距离,有助于实现无中继条件下城际量子直接通信。量直
2016年,接通际量清华大学和山西大学联合团队完成了量子直接通信的助城直接第一个实验演示。三年后,通信龙桂鲁教授团队和清华大学电子系陆建华教授团队合作,清华成功研制了国际上第一个量子直接通信系统,首次实现实现了1.5公里光纤距离下50bps(比特/秒)的公里安全通信速率。他们还曾在中关村论坛(中国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量直国家级平台)发布世界首款实用化量子直接通信样机,实现了10公里光纤中4kbps(千比特每秒)的接通际量传输速率,并将通信距离进一步提升到18公里。助城直接
此次,通信龙桂鲁与陆建华教授团队设计和实现了一种相位量子态与时间戳量子态混合编码的清华量子直接通信新系统,量子直接通信距离首次达到100公里,可以在无中继条件下实现城市之间的点对点量子直接通信,同时可以支撑基于安全经典中继建立的广域量子网络的一些应用。相关成果发表在《Light-Science Applications》期刊。
实验装置,图片来自论文在以往的系统中,抽样检测和信息传输均采用相位量子态。此次,清华团队研发的新系统采用相位量子态和时间戳量子态的混合编码。时间戳量子态可用于抽样检测,大大降低噪声影响,通信依然采用具有自补偿性能的相位量子态。因此,新系统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极低的本征误码率(即没有窃听时的误码率),结合具有更强纠错能力的极低码率LDBCH编码,有效提高了安全通信容量、距离和速率。
此外,新系统在50MHz(赫兹)激光脉冲频率下将最大可容忍损耗从5.1dB(分贝)提升到18.4dB,在商用低损耗单模光纤中的最远通信距离达到100公里,突破了之前18公里的最长距离。其通信速率也得到了提升,在30公里光纤距离下通信速率达到22.4kbps。同时,该系统在激光脉冲频率上还有提升空间,相应的通信距离、速率将有望进一步提升,满足部分场景的应用需求。
清华大学张浩然(导师王崇愚院士)、孙臻(导师陆建华院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物理系龙桂鲁教授和信息国家研究中心殷柳国研究员为共同通信作者。
顶: 748踩: 36
清华首次实现100公里量子直接通信,有助城际量子直接通信
人参与 | 时间:2025-07-06 05:06:44
相关文章
- 合盛硅业原总经理被审查起诉,公司表示尽最大努力追回损失,年内股价跌幅超25%
- 交付节奏难以跟上,蔚来ET7订车后提车要等7个月之久
- 台湾问题不容任何外来干涉 中国完全统一不可阻挡——海外华侨华人强烈谴责佩洛西窜访台湾
- 英智库称英国经济已陷入衰退,进入滞胀时期
- 车企“混战”世界杯:7支球队背靠大众,广汽三菱压错阿根廷队?
- 爱彼迎第二季度营收21.04亿美元:同比扭亏为盈
- 连平:未来10年全国将至少新增300万亿元的财富管理需求
- 美国前驻华大使警告:佩洛西访台是“挑衅”,“我们正在玩火”
- 新华人寿保险一中支被罚25万:编制虚假报表资料
- 国有金融企业“限薪令”出台! 工资向一线员工倾斜,高管薪酬递延不少于三年
评论专区